一幕林先生之前探故居的影像資料與現在女兒重訪故居的畫面穿插,讓人在今昔的相比相襯間看得感動不已。
| 聘可的遊園地 |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兩地
讀文學史的時候
我只知道林海音很重要 她是在反共文藝政策下
另闢副刊清流 提拔後輩不遺餘力的文學推手
可是我不知道
原來在黃春明心中 林海音猶如他文學上的母親一般
那麼重要
片名是從散文集《兩地》借來的,與此呼應,電影同樣以林女士的兩個故鄉作為主線。
|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他們在島嶼寫作 文學大師展系列 - 林海音:兩地】
做文學紀錄電影,無法以商業做為絕對考量,觀眾能前去一探究竟的動力,就是憑文學所飄的香氣而來,在台灣,尤在科技發達、思考爆炸的時代,文學是亟需時間耕耘的良田,不能任憑荒蕪,由那些速食文化雜草充斥其中,阻礙了我們對文字的想像與思考。
由片中也可以感受到林海音先生城南舊事這部作品的受歡迎,可以翻成英語.德語.在內地拍成電影,反而一直在台灣的我與男友好像都不知道它,感到有些慚愧,在電影散場後,與男友談起,透過這樣紀錄片的介紹,讓我們對一位文學家有這樣深入的認識或許比看課本背誦來得有效呢!
看完這部電影非常感動,久久不能平復自己。
無論如何那樣的時代和那樣的人都不會再有了。或許我是為此哀悼,但藉由這樣的影像紀錄,我們知道絢爛與美好都曾真實存在過。
楊力州導演,你成功了!因著這60鐘的紀錄片,我不只想重拾圖書館架上那一長排被我忽略已久的"新"文學,還想亂入世新清華上夏祖焯老師的課呢(笑)
|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 | 傳記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兩地-林海音》
今天下班奔進黑盒子看《他們在島嶼寫作:兩地-林海音》傳記電影,繼王文興、余光中、楊牧、周夢蝶,今天這是第五部,是五部中篇幅最短,說故事的手法也最平舖的一部,但卻是唯一讓我鼻頭酸兩次的一部。
為了幾段台灣文學的動人片刻
我居然也在戲院哭得西哩嘩啦
只能說大清早
不宜好看的感人戲碼
恐怕旁邊的觀眾
以為我跟林海音有什麼關係~
哈哈
| Dogpig Art Cafe| 我看了「兩地」這部紀錄性電影
看這部電影,似乎感覺導演不只用影像在翻譯林海音這部「兩地」的文字作品,也應該是金獎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在描寫「林先生」這位文學大師的心靈故鄉...那電影隨著林海音女兒夏祖麗娓娓道來的聲線,觀者似乎也一起迴游了其母親生前的青春歲月,目睹了那「城南舊事」小說中的光景,卻又在電影中已經褪色的人事地物留下了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