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偶然昂首向鄰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體去背叛死
任一條黑色支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
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節錄自〈石室之死亡〉,洛夫
金門戰火紛飛,硝煙瀰漫時。
一名趴在坑道裡的青年海軍翻譯官,卻死抓著筆猛烈寫詩。炮聲的轟炸來自坑道正上方,其它軍人們早已嚇得躲進桌底。
寫詩中的翻譯官,卻彷彿最大的恐懼也無法將筆從他手中奪開,面不改色地搶在死亡到來前不輟書寫。
事後人們問:怎麼不怕?他說:人在真正面對死亡時,感受會非常強烈,我想把握,在此刻寫出詩來!
這名對寫作執著如此的青年,是拿著筆桿的軍人洛夫,《創世紀》詩刊中,被譽為「詩魔」的靈魂人物。
這首在坑道裡產出的詩,成為享譽詩壇的《石室之死亡》。
把詩奉為生命志業,一再突破著自我,創作生涯已將屆70年。
很難想像在文藝獎成就已無數後,白髮的詩人仍求專注煉字,激盪出3000行經典長詩《漂木》, 撼動了詩壇。
現實與戰亂,似乎從來都奪不去他書寫的紙頁,而都被轉印為滔滔不絕的驚喜與意象。
義無反顧書寫的性情,洛夫將歲月與試煉,都化為了創舉與傳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