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4/18(三)19:00
地點:信義誠品3F forum
與會來賓:楊照(主持人)、王文興(文學家)、林靖傑(導演)
節錄整理:吳孟穎、鍾杏娟、林彥谷
尋找背海的人,王文興宛如動作片的男主角
林靖傑:王老師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的被拍攝對象,在整個拍王老師的過程,那個感覺其實滿奇妙的,他既好拍又很難拍,就好像老師的作品,非常的暴烈、非常強烈、非常的深刻,就好像《背海的人》;老師的樣子就是非常的溫文儒雅,非常的有教養,所以我如何透過攝影機拍老師這麼有教養的樣子,然後告訴觀眾說他很暴力,這是我最大的困難。所以我其實一直想要設計拍到老師寫作的暴力,於是我懷著這樣一個餿主意,潛藏了一年,一直不敢讓老師知道,一直把所有該拍的都拍了,我才敢提出這個要求,以免太早提出,老師會跟我翻臉。這個要求提出來我記得也大概隔了幾個月,老師才同意這樣的拍攝。我想大家,各位現在看到這個老師寫作這個很暴力這樣一個場面,他其實整個過程非常不容易。我覺得跟高手過招,總是可以讓人家有很多的靈感,剛剛楊照一開場那一番話他說,老師很暴力,我就覺得好像在講說,老師是一個動作片的男主角,那確實是,老師在拍那一場,我在拍的剎那我是被震撼到的,聽聞老師寫作的情況已經太久了,包含我拍老師拍了一年,一直從老師的學生那邊聽到,老師是怎麼寫作的,也包含老師親自跟你講,他是怎麼寫作的,我在我腦海裡就是想要把老師描述那個畫面,在腦中重建起來,但總覺得有很多地方還是抽象的,直到我透過攝影機看到的時候,整個被嚇到,原來是這樣。不騙你們,我真的感到有一股掌風這樣子襲過來,幸好就趕快紮穩馬步,不然我就會跌倒。
王文興教學方式,自然生長
楊照:王老師因為你自己是一個電影的愛好者,所以你對於電影的經驗,會不會影響到當你自己變成紀錄片對象的時候,你的態度、你的認知?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其他的機會曾經真的很誠實很誠實的告訴過靖傑,就是如果用你的對於電影、對於影像的理解,你的美學、你的標準的話,你看到的《尋找背海的人》的這個最後的成果的時候,你給它什麼樣的評價?你給它什麼樣的分析或者是理解的那種架構跟?
王文興:首先我想,靖傑也會同意,在他一年多的過程裡面,我沒有提出一句的建議,這是事實。沒有說希望他怎麼樣拍,至於選擇角度我都沒講過。(楊照:為什麼?你為什麼會這樣自我節制?應該是你都有想法。)對,假如我講一句話的話,我就不尊重這位導演,我就不尊重他的創作自由,我完全認為這部電影是他個人的創作,我干涉他的話,他綁手綁腳,那很不自然,他本來可能有好成績的打不出來,再舉一個例子,畢卡索有人替他拍紀錄片,可是這部紀錄片大家都已經忘記了,不存在了,他干涉很多,以他的藝術家的眼光,他自己跑到攝影機後面去找角度,你可想那個導演之不自由。那麼我是堅持這個原則,絕不有一切的干擾。對我來講,一點都不困難,就什麼?這跟上課沒有兩樣,剛才我也講過,我想我平常和學生的合作對我有幫助,學生合作什麼?就是上課任何一個學生你要講哪一句話、有意見,我絕不修正他,假如我修正他就不敢講了,所以這個是這樣養成的。讓他自然的生長,從學生的立場來講,這是唯一教學生的辦法,讓他自己發揮,後來我也就發現,每一位在我班上得高分的學生,後來畢了業以後都頗有成就。
因為《尋找背海的人》去閱讀《背海的人》
楊照:不過我也好奇說,現在經過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一年多的時間,我想你大概很清楚了解,包括現場在的這些朋友,我相信有很多人,是因為電影然後知道王文興的作品,或者是很可能因為這個Event,因為電影而認識然後去讀王文興的小說,我不曉得這對您,就是說這在你對自己的這個作品的接受的這一面,會有些什麼樣的想像,如果人家是先看了《尋找背海的人》,因而去看《背海的人》,或者去重讀《家變》,這樣對你的作品的理解,跟像我們這一輩的人,我們從來沒看過、當時也從來沒有人看過老師在上課,我們讀你的作品,會有很大的不同嗎?
王文興:這個問題也很好,這個問題也是的確是影片上映以來,我常想的問題。首先不是說我這個影片,而是所有這一套六部影片,好像有一個功能說是可以介紹文學,甚至有人說希望把這一套影片放到各個學校去,放到一個課程裡面來,讓它有一個學期的學分,理由是說,對了解文學是有幫助的,這個話我聽了很多,然後在一次台新銀行的放映會上,看完了以後,就很多人過來講說,這是我一輩子第一次了解文學。所以換句話說就是說,至少這個影片有一個好處,讓人願意接觸文學,走上文學第一步,但是第二步怎麼走?第二步我不敢保證,好像沒有第二步,這話怎麼講呢?就是我認識一位朋友,年紀也很大了,但是年紀還是比我小一些,他後來也常來聽我的課,他再三跟我說,他說你講的沒有用,他說你跟人老是講,要慢讀,就是文學要慢讀才能讀得懂,他說我自己每天跟你學慢讀,我也沒讀懂。他講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我回答他就是說,那還是要從慢讀開始。假如你讀不懂的話,那無非時間還不夠長,這不是說我個人什麼,而是說所有的文學,你讀慢讀的話,就是讀一句算一句,就是這樣子,可能你這一整天你就只有這一句的收穫,有人就很洩氣了,我說洩氣就錯了,你應該很高興,一天讀一句,這一句是你的,還不夠高興嗎?這一天你就有收穫了,已經有收穫了,然後什麼時候懂文學呢?就是這麼樣日積月累的,積少成多,你一天讀一句,明天再讀一句,十天你就懂十句,那麼如果一首杜甫的詩,這樣你以前讀不懂,也就讀懂了。那麼這裡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可是我沒有辦法很慢很慢,我也沒辦法從頭到尾我都懂,這還是時間上的問題,剛才說你一天懂一句,極有可能是我這首詩懂一句,另外一首詩又懂一句,然後每一首詩我只懂一句,其他我都不懂,不要忘了這也是收穫,這個長久以後,你就可以一首詩就可以懂三分之一、懂三分之二,乃至於全懂,就是累積起來。那麼這個嘛,所以只有一個答案,它是我一再堅持的,就是非慢讀不可,而且要長時間,積少成多的慢讀才可以,那麼這個是對於所有的文學而言都是如此。
(左起導演林靖傑、作家王文興、主持人陽照)
(放映當天座無虛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