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自去年於院線放映後,已難得再看見作家與導演一同現身的活動。自3月14日開始,誠品信義店獨家完整播出六部作品(活動表參考);首波放映的是《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特別邀請到楊牧老師與溫知儀導演再度同台,結束後更有回饋文學迷/影迷的簽名會。
以下節錄當晚的講座內容,與大家分享!
時間:2012/03/14(三)19:00
地點:信義誠品3F forum
與會:楊照(主持人)、楊牧(文學家)、溫知儀(導演)
整理:吳孟穎、鍾杏娟、林彥谷
(主持人:楊照)
透過認真、誠懇的導演紀錄 從文字走出來真實的楊牧
楊照:我想這種經驗還滿難得的,剛剛才在《朝向一首詩的完成》裡面看到他,現在他就走出來了,變成一個立體的……我們沒有變任何的魔術,這是真實的,真實的楊牧老師。
我不曉得你們有沒有意識到或者是體會到,至少從我的角度來看你們是很幸運的。尤其是從在我們閱讀的過程與經驗當中,我認識的楊牧,他是完全都是…不只說他是平面的,他不會這樣走出來;他是沒有影像的,他就活在文字裡面。很長一段時間,楊牧對我來說,他就是藏在那個文字背後的一個聲音、一個作者。各位真的很幸運,尤其是一些比較年輕的朋友,你們是先透過一個很認真、很誠懇的導演,把她對這個人的看法變成紀錄,讓你們知道、讓你們了解。
(文學家:楊牧)
楊牧的《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讓它隨興而來、隨興而去
楊牧:平常我只面對我自己;碰到了人生實際的生活等等,我用我的一個方式將它處理,使它變成一個文學或者素材。可是我真的是從來沒有想到,要這麼認真地,譬如說在一顆鏡頭之下,聽一位導演跟我講說「我們想要你做什麼」。不過在拍攝的過程裡頭,我可以對知儀還有各位保證就是,我從來也沒有真的完全屈服「你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譬如說特別要我穿什麼樣的衣服、或怎麼樣的神色。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一次在我的書房裡頭,他們整個團隊都妥協了,真的就在我的書房裡頭跟我講來講去,然後她要我唸〈帶你回花蓮〉;我說我不要唸這個詩了,因為唸太多次了,那首詩已經寫了大概三、四十年了,實在是太久了。她說那怎麼辦?我隨便翻一翻,居然讓我翻到一首詩,很像是這個電影最後結束的地方。我很高興,我想知儀也滿高興的,她說這樣比較自然……於是我得到了一種精神、一個交會的地方。然後我思考了一些「什麼叫作愛?」「什麼叫作期望?」「什麼叫作遠行?」「什麼叫作到達?」……這類問題,好像真的找到一個可以結束一個這麼長久的論述的一個地方。我很高興我沒有把它當作像是導演或者是製片人給我一個有目標的、一定要怎麼做的這樣的一個紀錄片在做:我想這個是一個偶發的、一個spontaneous的的東西。所以我很高興,因為這跟我平常寫書的方式大概也沒有相去太遠。一半求證,像是在做學問;另外一半是想像的,讓它隨興而來、隨興而去。
(導演:溫知儀)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白鶴報恩的開始
溫知儀:其實最早在跟老師提企劃案的時候,我們的編劇就有寫一個腳本,因為老師曾回了很多書信給後輩的年輕詩人、勉勵他們;在不同章節裡面,集結成《一首詩的完成》這本書。淑美其實是其中一篇老師回應的對象,所以多年後當她知道有這個案子,就非常非常希望可以來,她是說她是白鶴報恩,很希望能夠接近老師,然後可以把她心目中一直都很崇拜的老師做出來。所以在第一稿的本子裡面其實是以中生代詩人的身分和角度來仰望老師,那個角度比較是這樣子。
一開始的片名叫作〈有人〉,也是呼應老師有一首〈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是老師對這麼多後輩、與麼多人的互動的一個紀錄。可是經過來回的剪輯拍攝之後,又覺得是不是應該要再拉回來、更扣回來老師這個個體。讓楊牧老師他的身形或他的言說,在文學創作上面,他做為一個學院派詩人與其他詩人有何不一樣;以及在學院裡面的影響,使他從年輕到現在這整個脈絡更加清楚。所以後來幾番剪輯修改後的文本、劇本,才又修成比較接近影片最後這個樣貌,也就是說整部影片,其實是經過許多的曲折和思考才完成的。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簽名會直擊
當天除了完整放映《朝向一首詩的完成》以及精彩的座談會,目宿媒體更在會後安排了一場貼近大師的簽名會。有不少粉絲提早來到現場索取號碼牌,甚至還有人帶著楊牧第一版、極稀有珍貴的《水之湄》詩集,到現場給老師簽名。
楊牧老師見到讀者帶來已絕版的詩集不僅欣喜,也好奇直問從哪得到的;更有幾位是來自香港的讀者,得知此次楊牧老師在信義誠品的講座活動,不願錯過這難得與大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