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聯合報 紀錄片揭祕 詩壇苦行僧 周夢蝶也曾為愛癡狂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
武昌街明星咖啡館下的周夢蝶書攤,曾是台北文學一景,周夢蝶的傳奇一生卻少人明白。陳傳興執導的周夢蝶紀錄片「化城再來人」昨天首映,揭開「詩壇苦行僧」神祕過往,連「明星」老闆簡錦錐看了都說:「我現在才知他是誰。」 片長一百六十分鐘的「化城再來人」,是「他們在島嶼寫作」六部作家紀錄片中長度最長、也是最晚上映的一部,今起加入在台北國賓影城長春廣場的聯映。首映會上周夢蝶一如往昔默坐於觀眾席中,始終不發一語。 片名「化城」出自「法華經」,意為幻化之城;「再來人」既是周夢蝶詩篇之名,也是佛教用語指乘願再來之人。 周夢蝶一九五五年起在武昌街擺攤。他在片中透露,那時每天一早坐第一班車到武昌街擺攤。他形容這個「孤獨國」只有「四個榻榻米大、四百廿一本書」,每天淨賺卅元就可「pass」了。 擺攤時,周夢蝶看似默坐,其實是在心中「作詩」。好友曹介直透露,舊文學頗有造詣的周夢蝶,一九五二年在軍中編「明恥報」時,才開始接觸新詩。 周夢蝶回憶,武昌街時期的他是在「沸騰狀態下」寫詩,「這首詩還沒寫完,下首已完成」,然而也有「一寫四十年」才完成的詩。「寫詩很痛苦」,周夢蝶說:「想追求快樂的人別來寫詩!」 旁人以為周夢蝶清心寡欲,好友陳玲玲卻在片中透露,「周公多情、專情,還有點泛情」。他也形容自己學佛經前「滿腦子都是戀愛」,「寫幾句破詩正是因為感情不平靜」。 周夢蝶在大陸時娶了老婆、育有兩子一女,來台後卻單身至今。他曾跟朋友打趣:「我想娶的女人必須是完美的,只有觀音是完美的,但觀音不嫁人。」他的經學老師南懷瑾聽了說「這人在癡狂中打滾」,但認為周夢蝶「也知自笑,可做一浪漫詩人」。 製作團隊花一年遊說周夢蝶,他才點頭入鏡。導演陳傳興說,拍攝時怕片長超過觀眾負荷,邊拍卻發現「這就是周公的節奏」;尤其當周夢蝶突然「入定」、鏡頭停在他身上任時間流動,「這是最美的魔幻時刻」。陳傳興特地在片尾留兩分鐘空白,讓長鏡頭停在夕陽枯樹,「我想讓大家感覺他信念中的『空』字!」 片末拍攝周夢蝶理髮畫面。他說,十二年前有好友問他:「你弱不禁風、貧無立錐之地,為什麼不出家?」周夢蝶沒有回答;然而這部片給了答案:對周夢蝶來說,寫詩就是修行。 【2011-04-22/聯合報/A18版/話題】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