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60周年,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封面及詩人手稿展。(記者李怡芸攝)
《創世紀》創辦人張默(左)、瘂弦期許台灣詩壇的青壯輩「接棒」。(記者李怡芸攝)
「要長壽就來辦詩刊!我們都80多了還很來勁。」旅美詩人,也是《創世紀》詩刊創刊「鐵三角」之一的瘂弦如是說。創刊至今已一甲子的《創世紀》曾蜚聲兩岸,並影響帶動了大陸朦朧派的興起,今年迎來創刊60周年,除了一系列活動,以洛夫、瘂弦為主角的紀錄片也在本月首映。
洛夫、張默、瘂弦是《創世紀》的3位創刊元老,被譽為「創世紀鐵三角」,草創時期3人均在高雄左營的海軍軍區任職,瘂弦打趣說:「我們是當時全左營身上當票最多的兵!」3人為了辦詩刊自掏腰包,還曾為詩刊利用電影院銀幕邊的標語區打廣告。這樣一本由詩人自已出錢、出力、出詩的「同人刊」,瘂弦如今看來仍十分欣慰地表示:「是拿得出手的台灣經驗,這樣的詩刊能持續60年在其他各地都絕無僅有。」
除了大陸朦朧詩受到《創世紀》的影響,張默認為這份詩刊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是屬於台灣大眾的,沒有顏色、地域、年齡之分。」至今創世紀詩人從最資深的洛夫到1992年的年輕詩人都有,瘂弦也強調:「我們從不走官方戰鬥文學那套,因為詩寫好了,就自然是民族、台灣之光,寫作必須是自因的而不是他因的。」
邁入60周年,張默等也決定在今年正式將詩刊編務交棒給年輕一輩,他以創刊精神「多元包容,不斷創新,無怨無悔,永遠年輕」期許年輕詩人。亞弦也指出,進入網路、手機的世代,快速、簡短的溝通,反而是「詩的好時代」。
「他們在島嶼寫作紀錄片系列」,以洛夫和瘂弦為紀錄者的《無岸之河》和《如歌的行板》也將於16、17日首映,瘂弦對紀錄片非常滿意地表示:「導演很有才華,從個人帶出了時代氣氛。」他認為從中心可看出白色恐怖並沒有影響台灣文藝的正常發展。
全文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2000810-26030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