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羅智成】

好一陣子沒看電影了!在繁忙的日子裏無法如願,時時反芻著視覺的飢渴。

但是我並不曾預期,讓我意外得到滿足的,竟然是目宿媒體的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二。

系列二這次先推出的,是關於洛夫的「無岸之河」和瘂弦的「如歌的行板」。這兩位詩人,一個是意象的魔術師,一個是詩藝的吹笛人;都是前輩詩人中創作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宗師級人物,也都是現代詩的重要啟蒙者。由於參加文藝營的關係,瘂弦還是我在詩壇上第一個要叫老師的人。他們和另一位詩人,勞苦功高的張默,當年就從左營一個海軍營區啟程,胼手胝足創造出「創世紀」的傳奇。

十分巧合的,今年剛好是創世紀詩社成立六十周年。這一陣子熱烈推出了許多慶祝活動,像一個溫馨、親切的詩歌節一樣,文壇上的新舊朋友大概都出席了。我靜靜坐在最後頭,重溫著少年時代初入詩壇的情景;幾乎也就是這些如今垂垂老矣的前輩們,他們無私的分享、他們的才華、理念與熱情,啟發著我、鼓舞著我,讓我流連詩創作的魅惑國度,迷途忘返。繼而一想,這本現代感十足的方形詩刊,很可能,很可能是全球最長壽、參與作者最多且始終活躍著的詩刊呢!

在長春戲院看「如歌的行板」,令人感動泫然。自述者的瘂弦聲音向以「甜而冷」著稱,如今多了歲月的滄桑與深切的情感,讓全片本身就瀰漫著濃濃的詩情。再加上詩人智慧的談吐、幽默與自嘲,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似乎即興地就組合出一個深刻、迷人的拍攝腳本。

「…想著,生活著,偶爾也微笑著

既不快活也不不快活…」

我認識瘂弦超過四十多年,一直覺得他是最聰明的前行代詩人,詩集「深淵」就是他絕頂功力的展示:再怪誕、異質性的思想、概念、元素,透過他爐火純清的語法,都被消化得貼切、自然,毫無一般現代詩的冷澀、牽強,特別是那母語般的音樂性與節奏感,收放自如,和他平日聲音一樣溫厚,和他細膩的心思一樣婉轉,可以說是白話文學的典範。

但是直到看到這部影片之前,我並不了解他的前世今生,也不曾去細讀他們那一代人內心的苦楚。我認識他時,他已結束了他的創作生涯,成為偶像。他的詩作在文青間朗朗上口,他的儒雅風采也一直為人欽羨。但是我不知道在他的心底,一直住著一個哭泣、淌血的少年靈魂,對戰亂的過往懷著傷痛、對父母懷著思念與愧疚,對時代懷著疏離,對時間懷著無奈。

從貧窮、肅殺的上個世紀五○年代開始,許多顛沛流離、輾轉來台的青少年軍人,以及本島跨越語言世代的文青們,在無人重視、沒有資源的環境下,苦心孤詣地探索著現代藝文的理想國度。他們極力學習、創作、思索、模仿、翻譯、爭辯、討論,偶而也相互吹捧、取暖,他們無視於報酬的低微、回饋的稀落、旁人的冷眼,一心為創作理想奉獻。今天回頭再看,他們不但積累出華人社會最為豐盛、精彩的詩歌資產,建構出壯觀、懾人的新文學地標,也激發了我們對於自我、對文化創意、對這塊土地的豐富想像。

「他們在島嶼寫作」所報導過的一些詩人,早已是世界文壇上的一等星。沒有閱讀習慣、飽受電視光害或不曾見過晴朗夜空的人,也許沒有機會認識他們。但是讀過他們作品的人,都必然小小幸福過、被觸動或療癒過,在島嶼燦爛的星空下。

(作者為作家、詩人)

全文來源: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01508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目宿媒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