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992934-5448d15febbf10c64903f7e1955a1c11-1.jpg  

為了爭取更多創作的時間,王文興老師戒了電影、戒了最愛的古典音樂,但昨天(7/5)特別出席《尋找背海的人》的放映,面對觀眾的踴躍提問,老師毫不吝嗇地一一予以答覆,其中有位非常可愛的媽媽,她的兒子很想問問王老師到底都是用哪一種牌子的筆敲打桌子呢?老師則回答是X牌的,畢竟太貴重的東西也不可能拿來這樣敲。小編覺得王老師真的非常誠實且可愛。

在影片部分,老師形容與導演的合作就像在寫一份考卷,沒想到這張考卷最後竟入圍台北電影獎,真的很開心。拍攝過程中,也很感動能夠看見臺灣年輕創作者的執著與專業度,製作團隊的細心與敬業的態度,讓老師留下很深的印象。

影片放映後,許多觀眾、甚至是現場的工作人員都熱情的上前要求王文興老師簽名。:)

R0039564-1.jpg  

 

 


 

資料來源:台北電影節部落格http://tiff2011.pixnet.net/blog/post/66765685

 

時間:2011/07/05(二)18:20

地點:信義威秀十三廳 

出席:王文興(主角)、李玉華(目宿媒體行銷經理) 

紀錄:江佩津、房瑞琳 

攝影:彭曉茵 

 

Q1:請王老師來講幾句話吧? 

A1(王文興):首先謝謝大家來看這部紀錄片!影片拍攝將近兩年,感覺就像一場考試,我自己變成了考場中的學生,每次跟導演見面,導演都會出很多考題給我。這樣看來,整部電影就像是一張很長很長的考卷,也沒想過一張考卷可以考進影展全場歡笑)。這張考卷應該要有好的分數,總要有個六十分。我想這成績的確都是導演的成績,因為他是考題的設計者,我也覺得他考題設計得很好可惜今天導演有些事無法出席,大家可以多問導演的代理人(笑)。

 

Q2請問導演是如何說服王文興老師接受這張考卷呢? 

A2(李玉華):我實在無法代替導演發言,只能稍微替他說幾句話,所以還是請大家儘管問王老師吧全場歡笑)。王老師是一位生活非常規律的人,以導演的說法,應該算是規律到滿無聊的那種人(笑)。那要如何在這種生活模式下找到切入點,我們嘗試了非常多的作法,最後才用目前看到的「線索」方式來作呈現。至於如何說服王老師,這還是要問王老師比較清楚!

A2(王文興):我很久之前也拍過紀錄片,既然有前例,這次就沒有理由拒絕。之前也擔心拍片很麻煩、佔時間,但製作單位答應我會盡量濃縮拍攝時間,這部分導演也很守信用,總是跟我說:「時間由你來決定。」等我有空檔再跟導演聯絡。

 

Q3片中將老師寫作的地方稱為「牢房」,導演並使用長時間的鏡頭來紀錄寫作過程,這其實是很私密的部分。請問導演很快就說服了您?還是有其他過程呢? 

A3(王文興):那時候我有考慮一下,為什麼呢?因為聽說另一部影片有個要進澡缸的鏡頭全場歡笑),所以我就說要考慮一下。於是導演就說:是書房!是書房!於是我才答應了。之前有段小插曲,忘記是哪家報紙了,那時候我說:書房像個牢房,結果第二天報紙就寫了,寫說我認為書房像個「茅房」全場歡笑)。


Q4導演在片中運用不同形式去詮釋老師的作品,請問有事先跟您討論過嗎? 

A4(王文興):事先都有商量,其實我最感興趣的是舞台劇那段,演員對白念得很好,導演的燈光設計得很好,舞台的抽象設計也非常好,我個人非常喜歡!

 

Q5請問王老師會看電影嗎?(全場歡笑) 

A5(王文興):幾十年前常看電影,還有一本影評集結的書,也當過幾次金馬獎評審,但後來我就把電影給戒掉了,為什麼呢?是因為它太吸引人了)。看電影讓我發現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於是繼三十年前把古典音樂戒掉之後,電影就成為第二個,接下來不知道要戒什麼了?(全場歡笑)

 

Q6請問您認為現代主義會走到極限嗎? 

A6(王文興):就我看來,台灣現代主義還沒開始呢!所以我們還有很多空間!


Q7請問您聽過「舞鶴」嗎?您對於其人其作品有何評價? 

A7(王文興):我聽過他的大名,但因為長久時間是按照自己的書單進度,所以有很多當代作家的作品,要等以後才能輪到。

 

Q8請問王老師看完電影之後,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是否對您的創作有所影響呢? 

A8(王文興):看完之後,我比各位更加茫然(全場歡笑)。因為身在廬山中,很難知道廬山真面目,大概要過幾年之後再看,會比較有客觀的感想。

 

Q9請問王老師在那麼賣力的寫作過程當中,是什麼樣的心情?是開心還是痛苦呢?  

A9(王文興):心態就是「難」,結果就是要克服這個困難。每天都要面對難題,不要說是面對每天要寫的部份的難題,每一個字都是難題,所以當時的心態只想盡全力克服困難。


Q10王老師對攝影、美術、設計都很有興趣,請問您是否想過要從事別種創作行業呢? 

A10(王文興):我不如各位幸運,因為從前的時代並沒有這些基本訓練。我十分羨慕年輕人在音樂、藝術上有足夠訓練,那是個很好的開始。如果問我有機會受其他藝術嚴格的訓練,是否還會放棄文字工作?我想我不會。因為文字藝術需要時間,很少有一張畫要畫二、三十年,這種挑戰只有文字有。

 

Q11導演運用一些動畫方式去呈現老師的作品,這是導演決定的?還是王老師希望的呢? 

A11(王文興):我並沒有參與意見,是導演決定的。我跟製作動畫的兩位藝術家見過面,當時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們是那樣地敬業,連最細微、最小的問題都問,這點讓我感受很深。不只是這兩個人給我很好的印象,應該說是這些年輕朋友敬業的態度,都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而今天看到成品,不知是不是因為時代不同,導致作畫的詮釋有些錯誤。像是我寫的拿酒瓶喝酒,你們看到的是一個小酒瓶,那是今天的酒瓶。不過當初一個酒瓶,卻有醬油瓶這麼大全場歡笑)。導演說等出DVD的時候會改過來,大家就可以看到大酒瓶了。另一個地方,是我當年寫「開鎖」,是指開腳踏車的鎖,但卻被畫成開汽車的鎖全場歡笑,這之後也會改過來。

 

Q12:為什麼王老師在創作時會撕紙,還會敲打筆桿? 

A12(王文興):撕紙是因為我文字的長度都非常短,常常為了應付這一兩個字而思考很久。撕紙只是順手,不是為了聽聲音。那敲打筆桿則是為了保持一定的節奏,我想到的字常會跟我要的節奏有所牴觸,於是會拼命想找出一個最適當的文字。


Q13老師您非常鼓勵朗讀,想知道如果我們要帶領學生朗讀,應該要如何做,才能將作品呈現出來呢? 

A13(王文興):是不是一定要讀出來?我想讀出來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但是在讀出來之前,我認為還是要先默讀,而非朗讀,因為默讀同樣也能體會朗讀的輕重快慢。至於怎麼讀呢?我的建議是「慢讀」,如果一目十行讀下去,文字的音樂感與節奏絕對都抓不到。使用默讀的話,讀者用想像來推敲,跟隨每個字的節奏,這一點也不費力,就像讀古詩、詩詞一樣需要一個字一個字慢讀。換句話說,讀小說跟讀詩歌其實沒有兩樣。

 

Q14老師有沒有可能為自己的作品出版有聲書? 

A14(王文興):已經有有聲書了,在國科會的計畫之下,將<家變>還有<背海的人>一字不漏灌成有聲書,雖然沒有單獨發售,但合在台大圖書館出的<家變>和<背海的人>的手稿裡頭。全集包含兩片有聲書,我想在各圖書館應該都借得到。

A14李玉華):有聲書結合手稿其實在書店都有賣,不過出版量是五百套,賣完為止。出版社是行人文化實驗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目宿媒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